string(16828) " 蚂蚁上市搁浅背后:金融科技仍面监管难题 _前沿投讯-科技创造价值

http://www.froninvest.com

蚂蚁上市搁浅背后:金融科技仍面监管难题

物联网 阅读()

谁在乎真正的个体信用借贷?

我们今天在讨伐蚂蚁的时候,是否认真的想过一个问题,传统银行今天看到蚂蚁的崛起,但到了传统银行手中,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或者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在没有足够的资产证明的情况下,想快速的无抵押纯信用的贷款,又如何实现?

事实上,一些学者和媒体在评价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新业态金融服务时,只是选择性地看到了综合利率较高的问题。当人们选择性看到消费者付出的 “会计成本”时,却往往忽略了消费者通过享受新业态金融服务所节省的为交易实现付出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其他对于很多人而言不堪承受的大量“机会成本”。

更加重要的是,蚂蚁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判断每家电商和每个消费者的商业信用,辅之以黑名单制度,目前的坏账率只有1.23%。而作为对照,按照央行2020年11月6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的《大型企业风险监测》的专题中,主要由传统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575家大型企业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其中6462亿元已被纳入不良资产。

今天的传统银行为什么其股价与估值一直按照其净资产在打骨折,原因就是全市场的投资者都看不到新业务的希望,一直靠吃老本的当铺业务模式路只会越来越窄,因此估值也就难以有好的愿景。

因此,真正从推动小微贷款,从推动小额信用贷款的角度来说,科技金融公司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包括腾讯、京东、小米等在内,依托于自身的大数据来服务自身的小微群体,将是盘活底层经济活力的重要要素。

于是,所有问题又回到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争论不休的监管问题。金融科技无疑是对传统金融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金融科技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带来的革命性制度创新构成了对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挑战,如同传统金融需要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创新一样,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同样需要创新。

时下,蚂蚁集团已经暂缓上市,但就新兴的金融科技来说,关于其的监管理论和监管实践的创新依然值得我们思考。或许,只有高度理解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深层次含义,适应市场化发展和市场化监管的大潮,尊重市场化规则,构建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才能够在安全中实现创新,在包容中促进创新。

金融的本质是克服资金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为双方创造价值。而只有积极稳妥的顶层设计和监管思路的与时俱进,才能在金融安全中促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科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